首届文化保护利用大会本月16日至17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召开。此次会议是中国文物学会成立40多年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学术活动。起源于公元1038年的西夏陵,是一组跨越中国近200年历史的西夏皇家陵墓建筑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与贺兰山的峰峦叠翠,在浩瀚的戈壁滩上,形成了一片面积约40平方米、墓葬271座、建筑遗址5.03万平方米的惊人陵区。 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4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60处。随着世界遗产的申报,如何更好地将遗址保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贴近公众的文化体验,成为文化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在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主旨演讲中,中国建筑科技集团首席专家陈同斌介绍了西夏墓保护的要素和研究成果。陈同斌在采访中表示,虽然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水平不可动摇地走在世界前列,但要最终长期保存像西夏陵这样的重要地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进一步透露,经过深入研究,他“不敢还原西夏建筑”,因为西夏建筑风格独特,在没有直接实物证据的情况下仅凭猜测是无法还原的。e.今年是中国加入《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 40年来,我国文化工作者从不了解国际学习规则到理解并灵活运用,在保护世界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编辑:彭野 编辑: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