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机械美学和几何秩序为主要语言的当代艺术领域的代表艺术家,韩国艺术家金秉浩最新个展“对称花园”将于11月7日在位于北京东路230号的久事艺术沙龙举办。漫步展厅,各种金属艺术装置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座以几何秩序重构的“花园”。展览汇集了金秉浩20多年创作的30多件艺术作品,包括1998年早期的纸质丝网作品,以及2024-2025年新建的金属装置。它用机械精准与感官震颤碰撞,为上海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黑暗美学体验。本次展览分为“边缘金属景观”、“文明的横截面”和“人造自然的扩张与崩溃”三大主题。每部作品都隐藏着金秉浩的另类我“花园”的解释。 2024年新铸造的“323荆棘”采用铝制底座,承载323根铜钉。围护结构采用精密螺丝固定,隐喻“文明秩序的破坏”; “垂直花园”中悬浮的“水果”等圆形单元模仿植物垂直生长的自然节奏,实现人工秩序与自然意象的融合; 《两百六十四滴眼泪》将情感符号“眼泪”转化为工业模块。玻璃涂层折射的微光打破了“没有情感的金属”的刻板印象。这些作品以工业材料为载体,以“对称秩序”和“材料美学”为核心。它们不仅展现了艺术创作的细致质感,也表达了对“人工与自然”、“个人与集体”的深刻思考。金秉浩1974年出生于韩国,他摆脱了“手工雕刻”创作的“艺术就是艺术”的认识。在他眼中,艺术作品是“人类对秩序的认同的视觉转化”,这种“非个人化”的创作方式赋予了作品更大的解读空间。多年来,金秉浩始终关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秩序与自由的博弈”两大命题。他的创作理念可以概括为大尺度:一是以“单一形式的无限重复”为审美基础,运用几何二是对金属材料“可塑性”的探索,通过铝阳极氧化、铜抛光、不锈钢镜面处理等多种工艺,可以让冷硬的金属呈现出细腻的哑光、温暖的光泽或耀眼的反光,打破对材料的刻板印象,在严格而严谨的环境中刻意营造出微妙的“不平衡”;对称的结构,如锋利的边缘、斜角和工作时微弱的机械声音,促使观者对“稳定与碎片”进行哲学思考。展览在作品的编排上刻意平衡了“精密工业感”和“人文哲学”,让观众在感受机械美学的同时,也能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共鸣,洞察不同的文化背景。为观众提供一个理解和对话的入口。作为上海重要的公共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场所之一,久事美术馆始终践行着跨国文化交流的使命,此次引进韩国艺术家金秉浩“对称花园”个展,是通过“无国界的语言”推动艺术与外来对话、丰富城市文化生态的又一具体实践。展会不仅为上海观众带来致力于“对称秩序”和“物质美学”的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也以韩国当代艺术的独特视角为切入点,搭建中韩文化交流的桥梁。金秉浩的作品还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他以工业金属为媒介,将机械美学和几何秩序融入到创作中,不仅展现了韩国当代艺术的创新表达,也让本次展览成为两国文化互动的生动注脚。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2月1日。 编辑:张海燕 编辑:史玉成